健康及保养 /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及保养
怎样识别药物过敏
时间:2015-8-12    来源: 维美康部    查看次数: 13293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 怎样识别药物过敏


药物过敏是如何发生的?

  药物过敏也叫药物变态反应,是指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,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。常表现为皮肤潮红、皮疹、发痒、心悸、呼吸困难,严重者可出现肝肾损害、造血系统损害甚至休克或死亡,其中以皮肤异常表现最常见。有人分析近15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上报资料显示,54.7%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过敏反应,临床诊断为药物性皮炎或药疹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那么,药物过敏到底怎么发生的呢?药物过敏的发生有两个必要因素:一个是过敏体质,二是使用过药物。过敏体质是遗传决定的,无法改变,具有遗传过敏体质的人约占人口的1/3或更多。这些人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,除药物过敏外,还容易发生过敏性鼻炎、哮喘、荨麻疹、湿疹等。另一个因素是暴露于致敏药物。药物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作为抗原与机体特异抗体结合,激发致敏的淋巴细胞而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,就会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。所以,药物过敏只发生于已经致敏的人,并且由药物引起。
    此外,导致药物过敏的其他影响因素还有光感作用,服用某些光敏性药物如四环素类、喹诺酮类、磺胺类及氯丙嗪后,再受日光照射,可引起暴露部位的皮炎。近年来发现,一部分重症药疹患者虽然祛除了致敏药物,但其病情不仅不好转,反而进行性恶化。进一步研究发现,此类患者体内存在潜伏感染病毒的再激活,如6型人类疱疹病毒。艾滋病病毒感染时药物过敏发生率亦增加。

 

    哪些药物容易导致过敏呢?

    并不是所有药物都能引起过敏反应。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称为致敏药物。常见的较容易导致过敏的药物主要有:
    一、抗生素类,如青霉素、头孢菌素、链霉素、氯霉素、土霉素、喹诺酮类等。
    二、磺胺类。
    三、解热镇痛类,如阿司匹林、氨基比林、非那西丁等。
    四、镇静催眠与抗癫痫药,如鲁米那、苯妥英钠、卡马西平等。
    五、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,如破伤风抗毒素、蛇毒免疫血清、狂犬病疫苗等。
    六、中药,单味药引起药疹的有葛根、天花粉、板蓝根、大青叶、穿心莲、丹参、毛冬青、益母草、槐花、紫草、青蒿、防风等;成药中有六神丸、云南白药、牛黄解毒片、银翘解毒片等。另外,有些复方中药部分为西药,使用时更应注意。


    如何识别药物过敏呢?

  药品不良反应通常分为A型和B型。A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为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。该反应为药理作用增强所致,常和剂量有关,可以预测,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,如镇静催眠药苯二氮类引起的嗜睡、抗血凝药所致出血等。B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。它是一种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,一般和剂量无关联,难以预测,发生率低而死亡率高,如氟烷引发的恶性高热,青霉素、造影剂引起的过敏性休克。
    在药物不良反应中,副作用、毒性反应、过度效应属A型不良反应。药物过敏(药物变态反应)属B型不良反应。由此可见,药物不良反应包含范围甚广,而药物过敏仅是其中一种。
   

  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药物过敏呢

    主要依据一用药史  判断药物过敏一定要有用药史。你服用过某种药物。
    潜伏期  发生药物过敏前常有一定的潜伏期。首次用药多在4~20天内发生。重复用药则常在24小时内发生。尤其是以前未曾服用过的药物,服用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出现过敏症状则需高度怀疑。
    症状及体征  一般会有剧烈瘙痒。皮疹的形态可多种多样,有麻疹或猩红热样红斑、荨麻疹、多形红斑、紫癜、玫瑰糠疹、固定性红斑、大疱性表皮松解或红皮病等。最常见的形式为对称和全身分布的皮疹,颜色发红、色泽鲜艳,有时可有黏膜损害。重者可伴畏寒、发热等全身症状以及系统损害的表现。
    药物过敏反应可轻可重,轻者表现为皮疹、瘙痒;重者可致全身皮肤剥脱、急性喉头水肿且呼吸困难、过敏性休克、严重内脏功能衰竭,甚至死亡。因此,一旦您怀疑自己药物过敏,应立即停服可疑药物,并及时去医院就诊。大多数的药物过敏反应经停药和及时的对症治疗后可完全康复。


    药物过敏如何预防呢?

    当您看完上面这些内容,是不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呢?虽然药物过敏在现有的医学水平上不能完全避免,但是不要紧,药物过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可以预防的。预防药物过敏请谨记以下几点:
    ●不能滥用药物。如果需要用药最好有医生的指导,力求做到科学用药、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。
    ●曾经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,本人和家属要牢牢记住,并记录在病历首页醒目位置,避免再次使用。每次就诊时要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药物过敏史。
    ●严格遵守药物皮试的规定,用药前应严格做好皮试,切忌敷衍了事。皮试期间,应配合医生做好按时观察。某些易过敏者即使皮试显示阴性,在应用药物时仍需遵医嘱,按规定时间作必要留观。
    ●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。例如,对青霉素过敏的人,应慎用头孢类药物,因为两者之间存在交叉过敏现象;对氨基比林过敏的人,禁忌使用去痛片(索密痛),因为去痛片的主要成分便是氨基比林。在应用新药物前,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,了解药物的成分。
    ●药物的应用途径对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影响。一般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,其药物过敏反应最快最重,口服则相对较慢较轻。因此,过敏体质者应尽量考虑口服用药。
    ●过敏体质、感染、肝肾功能不全、肿瘤患者用药须更慎重。

 

【2015-8-12】  【 打印本稿 】  【 关闭窗口